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链接少儿网站》是安徽省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较完整的应用,并从中引出了网页的灵魂——超级链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超链接知识;学会在文字、图片上插入超链接; 通过链接网站,培养学生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网站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文字和图片上插入超链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超链接概念,会编辑超链接。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自学型的模式进行了教学设计,并组织课堂教学。在导入部分,我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超级链接的理解,进而让他们在操作点击文字和图片链接观察效果,对比文字链接和图片链接的不同点,进一步感受超级链接,最后我做总结,并告诉他们超级链接的对象有很多,除了文字和图片还可以使flash动画,从而很自然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插入表格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设置表格的基础,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组内学习,小组长很认真带领同学们自学并完成操作任务,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观察课本中图表所示的设置步骤,此环节学生学习地很轻松。
插入文字链接是本课的重难点,插入超级链接步骤,学生们很容易掌握,但对于编辑超级链接,特别是文字链接的样式,学生掌握有难度。因此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的组内合作学习难点问题收集,在小组汇报时,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而在组内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同学设置了不同的任务,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有收获。
由于有了插入文字链接的基础,图片链接设置难度降低了,因此我让同学们先自己设置,再看书,多数同学在没有看书的情况下,都很轻松的完成。
在最后的反馈练习阶段,我让学生完成了课本练习“一‘网’打尽”网页的制作,准备好模板,学生只需要做文字链接并设置文字链接的样式,至此多数同学都已经掌握了文字链接的设置步骤。
总的来说,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组内分工要合理,要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由于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是很久,所以我对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都掌握的不是很明确,但通过其他老师的相助,感觉自己还是在成长,比如,从以前的完全放任学生去做到现在的适当的组织,从找不到重难点到掌握突破重难点、、、。以下我来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
一、导入没有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前,我觉得上课铃一响就应该马上上课。但通过万老师的讲解,我才发现原来上课前的交流是如此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并没有关注学生,直接进入导入阶段,没有与学生做任何交流,所以学生感觉有点“蒙”。导入时,我采用的是“采访”来学问学生喜欢的网址,应该来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可能由于我的声音比较小,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参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冷场”。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教学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信息技术课程由于起实践性与工具性特点,更加应该具有学生主体的理念。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总是在他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这个月四年级信息技术主要学习的是“WPS演示”。 “WPS演示”是WPS家族中的一员,它功能强大,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做出非常美观的具有动态效果的演示文稿。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有需要展示和交流的活动,不管是在每个星期的班会活动上,还是班干部竞选,人人都有分享的机会,有演示文稿的帮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段时间“WPS演示”的学习,能让大多数学生学会制作自己的WPS演示文稿,并能成功的在班会课进行分享,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学习神奇的“小手”这一课时,在我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纷纷发出哇的声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努力备课是值得的。其实在学习者一课之前,我自己对超链接这个知识点也是一知半解,为了讲好这个内容,我提前进行备课研究,知道了在演示文稿放映室,只要单击设置了超链接的对象,就可以轻松地从一张幻灯片跳转到另一种幻灯片或其他链接对象时。幻灯片中的文字、图片、图形等都可以设置超链接。在教学中我不仅教给孩子们如何设置超链接,还教给他们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如何取消超链接。
虽然我个人的计算机能力有限,但是能多教给孩子们哪怕多一点点的知识,我也会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研究计算机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潜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构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取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简单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我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理解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透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光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 ……此处隐藏9122个字……猜猜看的形式谈制作贺卡的步骤。学生马上联系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产生了亲身体验的强烈愿望。学生通过一系列地主动探究、主动质疑、自主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学生自己选择操作。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清楚地认识到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的同学动手能力比较好、有的同学表达信息能力比较清楚。因此,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在插入来自文件中的图片时,由于课前准备的图片素材库里有许多漂亮的背景图片,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图片进行操作,制作出来的贺卡也各不相同,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写祝福语,来表达他们的祝福,使信息技术学科和语文学科有机的整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五、拓展应用,共同巩固学习成效。
本课教学,我不仅教会学生在word中制作电子贺卡的知识,还让学生“学以致用”,了解贺卡的发送方法,及电子贺卡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通过拓展巩固了学习成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压缩时间,未能让多数学生发言、展示作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一缺憾,以达到完美。同时,我也得到一些启示:
1、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课堂必须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只有让学生多去操作、多去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为“创作小主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着学生,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兴奋状态,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设了条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在信息世界去创造、去想象,让学生的思绪插上翅膀,展翅飞翔。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
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
三、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开放性
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就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可以把自己的某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学生则在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在基础知识多下功夫。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放,不同的教学内容造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学生的个性,给今后创造力的发挥留下潜力。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公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的内容,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选中图形,复制、剪贴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翻转。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理和设计,并分为四大块:不拼不知道、剪贴拼更妙、会拼才会赢、智慧大比拼,从而把知识点有机的串连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样的设计很感受兴趣,从而让他们始终在被课堂所吸引着。
整个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上台示范,让学生边操作边说,然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整个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助手,适时点拨,加以引导、启发,培养创新。同时,我还充分调动基础好的同学,让他们去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协作的情感。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